【都柏林|学术报告】“工程能力标准全球化和全球南方工程能力提升”——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工程大师讲坛“全球胜任力”系列报告第三讲

发布时间:2025-03-28 14:46:00

2025年3月26日下午,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成功举办“工程大师讲坛”——“全球胜任力”系列报告第三讲,特邀中国科协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FEIAP)新兴技术与职业发展委员会主席、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副会长王庆林教授以“工程能力标准全球化和全球南方工程能力提升”为题作报告。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吴文英,副院长张琳,党委副书记张波,相关教师及七十余名学生在第四教学楼616教室参加报告。

王庆林教授曾任中国科协国际合作部副部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顾问,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副会长,北京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长期深耕国际科技组织治理、工程能力标准化、工程教育认证和工程师培养等领域,对国际合作、创新人才培养和工程能力标准全球化有丰富经验和远见卓识。

报告会前,学校党委书记何明、副校长刘赵淼会见王庆林教授,并探讨我校与国际工程教育组织合作事宜。

报告会中,王庆林教授向师生解读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确认的工程能力标准,以及由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导推动的工程标准全球化和全球南方工程能力提升计划,探索新质生产力与新质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开拓国际视野,成长为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工程师,为国家发展提供科技和文化动力。

王庆林教授作报告中

王庆林教授以“全球胜任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国际形势以及中国在经济贸易、科技水平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认为具备全球胜任力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环境意识和实践精神,认识、理解并尊重自身环境以外的世界,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培养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及参与全球治理的责任感。王教授指出,全球胜任力的培养可根据全球治理不同视角和职能差异进行分层培养,不断提升数字技能素养和伦理意识,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在掌握标准化管理工具和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强化全局意识和统筹整合能力,提升人才在全球治理中的综合竞争力。

王庆林教授报告现场

王庆林教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表示当前社会正处在新旧生产力转换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阶层,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而随着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这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即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师人才,掌握新兴技术,以适应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经济及行业发展。

王教授介绍了当前国际工程联盟涵盖的三个工程师职业标准和三个工程教育认证协议,其中《华盛顿协议》是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的国际互认协议,为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奠定基础。王教授表示对于工程师人才培养,要进一步推动区域工程教育和专业工程师资格互认,服务共建教育科技共同体,推动国家高等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培养能够胜任全球工作环境的卓越工程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对接国际人才标准;提供新的培养内容,加强引进国际资源,形成国内国际人才培养的双循环,最终建设国际培养中心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王教授指出,要成为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工程师,学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把握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全局意识,拓展知识范围,利用所处的资源和平台,发展自身所长,以文化包容和尊重学习的心态积极参与对外交流,把握机遇。学校要将远景发展目标与国家建设相融合,加强工程师队伍建设,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倡议理念,加强教育、新兴技术、人才流动之间的国际合作。中国科协将与FEIAP成员共同开展南南合作推动区域工程教育国际化与工程能力标准全球化,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实现区域内工程人才流动互通。最后,王教授鼓励学生志向远大,以成为战略决策性人才为目标,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习实践,积极投身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提高中国对国际组织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吴文英院长主持报告并总结

吴院长对专家表示感谢,并结合报告主题,阐述了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工科专业依托北京工业大学和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相关专业设立,双方工程专业均通过《华盛顿协议》认证,学院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国际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引进国际资源,对接国际人才标准,培养能够胜任全球工作环境的卓越工程师人才。

学生赠送王庆林教授纪念品

学生们表示通过此次报告深入了解了全球工程师的培养体系以及工程教育国际化和工程标准全球化,启发了他们在工程师职业发展,新兴技术合作以及全球科技文化共建等领域未来学习和发展的方向,并鼓舞了他们积极投身学习实践,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为中国在国际上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报告作为学院“全球胜任力”系列报告之一,通过聚焦工程能力标准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为学院国际化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思路,也引发了学院在资源引进、科学技术交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合作以及工程师认证体系等方面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Copyright © 2015-2019 bdic.bju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工业大学 版权所有